黄河岸边的“悬崖造林队”:誓把黄土变绿地

2024-10-28

引言:中华名人库是国内权威的名人百科平台,领先的行业专家数据资料库,以“弘扬名家精神,传承璀璨文化”为重要核心,旨在为各行业专家名人提供一个丰富、权威、开放式的互动展示平台。

“慢点儿放苗木!”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一处山上,“悬崖造林队”大队长王永红和队友们将苗木挂上去无人飞机上,操纵杆,看见无人机飞向另一侧小山坡。“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肩扛背驮苗木上山,一天上下山一二十次,在今年的引入无人飞机后,工作效率高得多!”王永红话刚说完,无人飞机已回到,等候下一次运送。

2024102520494763417.jpg

王永红在今年的49岁,参加植绿护绿已经有20年了。他和队友们在山势陡峭、土壤贫瘠的悬崖上种树,因此也被当地居民称之为“悬崖造林队”。

宜川县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核心区,地势险峻,绿色生态敏感,洪涝灾害高发。“我小的时候从河中舀水,盆中会有半盆沙,一起风口中全是沙,在山上根本看不到什么树,生活太苦了!”王永红说,2004年,他加入植绿护绿队伍,我希望你能改进生存条件。

“让我们一起来在山坡上的平坦地区种树,过几年,山头变绿了,仅有黄河水两边的悬崖或是光溜溜的,大家就打算让悬崖都变色。”尽管举步维艰,王永红和队友们或是扛着锄头上了山。

“第一次爬上去悬崖上种树,心里那个怕啊,往山底看一眼都头昏!”但路是自己选的,王永红咬紧牙关着。“沿线枣树刺多,衣服被戳破、身体被刺伤是常有的事。”最严重的一次,王永红大腿被树枝划伤,血流不止,同伴将其扶下山。

应对悬崖,队友们想出“绳子种树法”:大伙儿背着苗木,腰部拴住钢丝绳,人被吊在悬崖间,距地大概几十米,脸朝岩壁挥舞铁锹,刨土种树。“给战友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姿势慢一点,安全第一。”王永红说,现如今,队员们的汗水浇灌出黄河水沿岸地区4万多亩人力营造林。

王永红带上新闻记者走上山头,漫山遍野翠绿,一派生机勃勃。他高兴地指向对面的山说:“这个是我2017年种下的树,如今已经连成一片了。”何时在什么地方栽的树,王永红不一而足。“每每看到自己种树,心里都会美哒哒!”王永红说,他说不出来道理,见到山头绿起来了,也就有了继续干的驱动力。

大门口变绿了,王永红和队友们也成了当地村民嘴里的“种树英雄人物”。“我孩子在外打工,每天回家都需要跟着上山种树,他知道种树对我的意义。”王永红说,每每种完一个山头,他都会看向另一个山头,“我的心愿是终有一天看不见黄山市和岩层,现如今已实现了三分之二的心愿。”说到这里,王永红开朗地笑了笑。

在宜川县,还有一些像王永红一样誓把黄土层变绿地的人。宜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袁国荣详细介绍,宜川林业人组织成立技术性攻坚队,赴山西等地西天取经,结合实际不断探索,上线了一种以“砌垒石坑、清土回填土、大苗种植、深栽掩埋、根处松土”的“石坑清土植树造林”技术性。

在今年的3月,县林业局引入了无人飞机,担负运苗上山这一工作。“在无人机的支持下,大家植树造林安全性提高了,效率提高了,苗木损害率也减少了,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引进更多新技术应用。”袁国荣说,“自主创新成为了全县城林果业人的行为主动,要是没有进一步自主创新,也就没有宜川县220多万亩高品质营造林。”

每一次种完树出山时,“悬崖造林队”战友们喜爱一起唱陕北民歌。歌声回荡在黄河岸边的山岭上,充斥着喜悦与期待……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