郝荣琦:“以心换心”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

2025-09-15

引言:中华名人库是国内权威的名人百科平台,领先的行业专家数据资料库,以“弘扬名家精神,传承璀璨文化”为重要核心,旨在为各行业专家名人提供一个丰富、权威、开放式的互动展示平台。

因为遛狗时金毛犬挣脱牵引绳,咬死了泰迪犬,两家狗主人前不久在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对簿公堂。庭审从上午10时开始,持续到临近中午,双方仍对赔偿金额互不让步。

2025091410183013512.jpg

“都别走,我们再聊聊。”负责该案的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、泉山法庭庭长郝荣琦没有放弃,又将双方带到调解室里,继续采用“背靠背”调解法开展调解工作。

在耐心交谈中,郝荣琦抓住案件的“梗阻”:事发时,原告没有控制住情绪,骂了年长的被告,这才导致被告对赔偿心存抵触。

找准症结,才能对症下药。郝荣琦做起原告思想工作,原告也认为当时的行为确有不当,向被告表达了歉意。被告也对原告狗被咬死受到的伤害真诚地道歉。化解了心结,双方很快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,签署了调解协议。

此时,时间已过下午1时。

这样的工作节奏,从郝荣琦的脸上看不出疲态。“这对郝庭长来说太正常了,好多当事人白天上班没时间,她就在中午和晚上下班后组织调解。”田家庵区法院法官助理兼书记员张瀚说。

郝荣琦扎根审判一线14年,获得全国模范法官、全国法院办案标兵、全国法院妇女岗位建功成绩突出个人等多个“国家级”荣誉称号。她的模范性、示范性在哪,从调解工作中可以有所感知。

郝荣琦主要办理医疗损害、继承、劳务合同等类型案件,件件与民生相关。她一直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家事来办,以“如我在诉”的要求做好司法审判工作,为出行不便及存在“时差”应诉难题的当事人,开展“上门调解”“夜间调解”“云上调解”,努力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和社会期许。

2024年春节前夕,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给她打来电话,焦急地问询案件进展。这是一起继承纠纷案,老伴去世后,老人将3个子女起诉至法院,要求分割老伴的遗产。3个子女不争不抢,判决起来很容易。然而,这恰恰引起了郝荣琦的注意,认为事情并不是表面这么简单。当时,淮南普降大雪导致道路结冰严重,考虑到当事人的迫切需要和行动不便,郝荣琦决定冒着大雪赶往老人家中了解情况。

在老人家里,郝荣琦握着她的双手,关心她的生活起居,慢慢地建立起信任感。老人这才道出了心里话:起诉不是为了分财产,而是自己时常感到孤独和恐慌。碍于情面,又不愿意跟子女们直说。郝荣琦把老人真实的想法告知其子女。在她的提议下,孩子们当场写下赡养计划表,母子之间的心结随之而解。

“你们法院的同志都是这么办理案件的吗,还到家里来管这些事。”老人的子女送郝荣琦出门时,不解地问。

“管呀,有需要找我。”郝荣琦笑着答。

一直以来,郝荣琦秉承案结事了原则,将调解贯穿审判全过程,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。她勤恳钻研,善于提炼调解方法,针对民事案件,提出“倾听、共情、疏通、化解”的调解“四步走”工作法,真诚地倾听当事人的诉求,与当事人建立起顺畅沟通的桥梁,2014年年底以来共计调撤案件2219件。细化到家事案件,设立温情调解室,创设“分层递进调解法”,尽力修复家庭成员关系,该类案件调撤率达88%以上。

对于集团诉讼案件,郝荣琦探索形成“五抓五着力”工作方法,即抓案件最佳平衡点,着力寻找双方最关注的利益切入点;抓争议焦点,着力解决主要问题、化解主要矛盾;抓关键人员,着力打开调解突破口;抓群众困难,着力为当事人排忧解难;抓有利时机,着力打开双方当事人心结,共处理集团诉讼30余批,涉及2000余人,无一起群体性信访事件发生。

“在我们看来调不了的案件,经过郝庭长的沟通,总是能找到突破口。”与郝荣琦共事多年的田家庵区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江君说,从她身上,大家学到很多工作方法,更重要的是,感受到“以心换心”的力量,心里时刻想着群众,群众就会信赖你。

创建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一直是郝荣琦的工作重点。她聚焦“法庭+”多元解纷机制,与泉山司法所、泉山派出所搭建“一庭两所”联动调解平台,积极与淮南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等行业组织对接,跟进辖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建设,邀请网格员、村干部等参与调解,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。

郝荣琦还将巡回审判和普法宣传相结合,常态化开展法治讲座、巡回审判,通过就地开庭、高效调解,实现审理一案、教育一片目的。对办案中发现的普遍性、苗头性问题,她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,“靶向式”发出司法建议,助推社会治理,消解衍生案件。

郝荣琦所在的泉山法庭,先后走出两名全国模范法官。如今,田家庵区法院新入职的干警,都要到这里上“第一课”、站“第一岗”,将模范精神继续传承下去。(来源:法治日报)
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