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学文

  • 简介
  • 基本信息
  • 作品

 张学文,男,生于1935年10月,陕西汉中人,汉族。出生于中医世家,1953年5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,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科主任医师、教授,首届国医大师,中医急症高手,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。


教育经历

1949年-1953年   随父学习,参加原汉中南郑县统一考试,以优异成绩出师;
1956年   考入“汉中中医进修班”学习;
1958年   考入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(陕西中医学院前身)中医师资班学习;
1959年   参加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“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”学习,师从孟澍江教授。

工作经历

1953年   进入原南郑县武乡镇“致和堂”诊所应诊;
1958年   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;
1963年-1987年   先后担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,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主任、副院长、院长等职;
1990年,成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。

出诊时间

每周一上午。

学术兼职

兼任第二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症中风协作组组长、陕西中医学会第二届副会长、陕西省中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。

学术思想

提出“颅脑水瘀证”新观点

“中风病属急症之一。中风病常常发病急骤、病情危重,变化多端,而气血逆乱、瘀阻脑络是中风发病的关键。”张学文将中风病发生发展概括为四期六证。四期为中风先兆期、急性发作期、恢复期、后遗症期;六证为肝热血瘀、痰瘀阻窍、瘀热腑实、气虚血瘀、颅脑水瘀、肾虚血瘀。
他提出的“颅脑水瘀证”的新观点,认为中风病的六大发病因素虚、火、痰、风、气、血中,“瘀血阻滞脑络”为其病理关键环节。或因精虚血不充、血少而行迟为瘀;或因气虚行血无力而为瘀;或因嗜食肥甘,恣好烟酒,脾失健运,痰湿内生,阻滞脉络致痰瘀交夹;或因痰生热,热生风,风助火热,燔灼津血而为瘀;还可因肝肾阴虚、肝阳上亢、生风生火而致瘀。总之,瘀血内阻脑窍是贯穿中风病始终的基本病机。

科研成果

研制的“通脉舒络液氏口服剂”辩证治疗中风(脑血栓形成),获卫生部1986年重大科研成果乙等奖。
“小中风片”1990年通过省级鉴定,填补了中医治疗小中风证的空白。
“出血热预防片”属国内首创。
自创中药“绿豆甘草解毒汤”,使患者起死回生。
创立“颅脑水瘀论”,改变传统中药给药途径,研制出了中药静脉滴注剂、肌肉注射剂、肛肠灌注剂、片剂、口服液等剂型,拟订的“清脑通络片”处方,多次获奖。。

获奖情况

2008年,被评为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。
2009年,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。
六次荣获院级、省级、卫生部级科技成果奖。

主要论文

[1] 张学文. 医案三则[J]. 吉林中医药,1984(01).
[2] 张学文. 常见发热的中医证治[J]. 陕西中医函授,1984(01).
[3] 张学文. 中医内科急症发展简况及主要治法浅谈(一)[J]. 陕西中医,1984(01).
[4] 张学文. 中医内科急症发展简况及主要治法浅谈(二)[J]. 陕西中医,1984(02).
[5] 张学文. 中医内科急症发展简况及主要治法浅谈(四)[J]. 陕西中医,1984(04).
[6] 张学文. 中医内科急症发展简况及主要治法浅谈(四)[J]. 陕西中医,1984(04).
[7] 张学文. 寒温关系纵横谈[J]. 陕西中医函授,1983(03).
[8] 张学文,陈尚琏,陶根鱼,李守朝,王建英. 通脉舒络液治疗脑血栓形成110例临床观察[J]. 新中医,1982(03).
[9] 张学文. 试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温热病[J]. 上海中医药杂志,1982(05).
[10] 陈志清,郭谦亨,张学文. 出血热预防片对动物免疫功能及血浆环核苷酸的影响[J]. 中西医结合杂志,1988(07).
[11] 张学文.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举隅[J]. 国医论坛,1987(02).
[12] 张学文. 通脉舒络液结合辨证治疗中风[J]. 中国农村医学,1987(11.
[13] 李桥,张学文. 中风病恢复期本虚标实病机初探[J]. 陕西中医,1993(03).
[14] 张学文. 中风病中医防治经验[J].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,2009(06).

出版著作

先后公开出版了《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》、《医学求索集》、《疑难病论治》及《中风病》等学术专著10余部。
主编、合编有《瘀血证治》、《舌诊图鉴》、《中医内科急症学简编》等。



职      业
医生
出生日期
1935年10
籍      贯
陕西汉中
主要成就
首届国医大师
简      介
出生于中医世家,1953年5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,陕西中医学院中医科主任医师、教授,首届国医大师,中医急症高手,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